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十二生肖?虎年贺岁成语

农历2022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们将迎来虎年。虎排在十二生肖之第三,地支为寅,称为寅虎。

在我国文化历史上,虎文化源远流长,许许多多关于虎的文化风俗在社会上流传甚广。自古以来,虎因为在老百姓生活中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又具备活泼美丽可爱的形象,所以自古以来让人对其产生无比的崇拜。

老虎诸多的丰富历史演译,深深勾勒出人们的文化图腾、成语俗语和民俗故事,令人心神向往而又让人印象深刻。

虎文化的历史悠久,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1987年,在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一带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形态憨态可掬,距今约600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汉代时,人们就喜爱在除夕夜时,把栩栩如生的虎画在门上。据《山海经》记载: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长着一株雄伟的桃树,枝叶盘曲舒张,覆盖千余里,它的东北面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众鬼出入的“鬼门”,山上住着两位神仙,专门负责监管众鬼,凡是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遇到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可见在古时候人们就把老虎当做正义的化身,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虎画在门上,不仅表达人们喜爱老虎的情怀,更起到驱除鬼魅的作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

《聊斋志异》中更有一个义虎的故事:一老妪之子死于虎患,地方长官判虎为老人养老送终,此虎便每天送猎物奉养老人,老人死后,虎还到坟前嗥鸣致哀。

虎,因为威严凶猛无比的形象,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在封建历史上也常常被视为权力、勇猛和威严制度的象征。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许多将军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就是是为了借虎的威武霸气的力量象征。

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

据史载《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手下也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5位将军被称为“五虎上将”,后来战功卓著的勇将也就成了五虎上将的通称,时至今日仍在使用。在古代,将军们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也被称为虎符。虎符的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朝庭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战争或平叛时期,将帅调兵点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具备指挥军队的作用。虎符在古代战争中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比如历史上的“窃符救赵”,就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历史典故。魏安釐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嬴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虎的威风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丰富的词语、成语和谚语。比如:龙吟虎啸,敲山震虎,黑虎掏心,狐假虎威,虎啸山河,虎口探险,虎虎生威,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落平阳,调虎离山计,坐山观虎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踞龙盘,将门虎子,与虎谋皮,谈虎色变等。与老虎有关的谚语:比如“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好虎架不住狼群”等谚语,则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

在民间信仰中,虎还是力量的化身,能驱避凶邪。与虎文化有关的民俗至今,虎是“百兽之王”,人们还会在虎头中间绣一个“王”字,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记得在浙江东北部海宁市当地乡村每逢节日,就有许多大人给自家买虎头帽,虎头鞋穿戴。虎与传统节元宵节也有机关交织。元宵这一天又称为灯节,上元节,人们习惯悬挂花灯,在灯上粘贴谜语,这种谜又称为文虎或灯虎,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

老虎是力量的象征,但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伤人的事件发生,2016年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自驾游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

2017年的1月29日,一位张姓男子为了逃票翻过动物园的外墙进入园内,据说他在事发前还喝了不少白酒,但是不幸的是,他翻过高墙后才意识到这里就是老虎散放区,因此便丧生于虎口之中,而和他一起准备逃票进入的李某则在看到园内的警示标牌后及时止步,这才避免了同样的悲剧二次发生。

2021年5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孔雀谷两只老虎出逃伤人,饲养员身亡,老虎亦被击毙。一场由多重意外叠加的悲剧,掀开了人与动物关系中残酷的一角。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文化,敬畏自然才能让生活更加祥和!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