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传统美食(壮乡特色糯米饭)

壮乡以前有一种专门装糯米饭的竹篮,它下部分有半个篮球大小,上部分是圆形扁平的盖子,都是用精心削磨得像面条粗细的竹篾有序致密编织而成。篮身和盖子涂上红色染料,表喜庆,也当标记。篮子用两条一尺多长竹片竖起交叉弯弓做把柄,整体造型光滑细致,浑然天成。

贫穷、饥饿的孩童时代,我对吊挂在厨房横梁上的糯米饭篮情有独钟,因为它是我“零食”的主要来源地,里面常装着走亲戚回来的回篮礼,能给我充饥、解馋。父母为防备我们这帮“馋猫”不懂节制地哄食完里面的食物,把糯米饭篮高高挂起,吊得我们整天胃口抑郁,涎沫泛滥。

壮乡传统美食(壮乡特色糯米饭)

糯米饭篮除了专门装糯米饭,也装回篮礼。它是那个时代妇女的贴身物,象征物。女孩子结婚后回娘家、走亲访友、上街蹿寨都提着它、挎着它,对它常不离手。它凝聚壮族妇女温柔、贤慧、明礼于一身。走道上妇女提着它,亲情万丈、柔情似水、母性十足;没有它粗粗俗俗、别别扭扭。

那时妇女回娘家糯米饭篮里主要装的是红红的糯米饭;有时也装几斤白米,白米上还铺上芭蕉叶,然后团放一挂猪肉,盖上盖子;有时也可能装些糖饼、沙糕等礼物。

童年记忆中,一天,妈妈左手一只鸡,右手一篮糯米饭,身上背着妹妹,我跟在后面,妈妈说要去给外婆做寿。

到了外婆家,见到来祝寿的人很多。外婆穿着黑色唐装端坐在厅堂,每个人来了都会到大厅来问候外婆,嘘寒问暖。

厅堂里整齐的摆满了糯米饭篮,有专人用礼簿记着各亲戚送来的礼物,有的是鸡有的是鸭有的是猪肉,有的甚至送来白米白酒等,都一一记录好,不得马虎混乱,因为要退回篮礼,以后也还要还人情债。就是没有红包,不像现在一样,随红包礼之后,为了面子,形成了攀比之风。

壮乡传统美食(壮乡特色糯米饭)

我们一路使劲攒行。山区路上行人少,间或大树阴翳,虫鸟啼鸣,行到传说事故多发处,心寒胆战,背上妹妹大概也心灵感应,条件发射,颇不安分,腿脚蹬踏,嘴里咿呀,妈妈倍感张皇,一步三回头,以为是回篮礼的食物招惹到了孤魂野鬼,于是她想到新作妈妈时一些老人的叮嘱,刚好看到路边有长高的茅草,拔一条绑在小儿裤褓包角处,说如此可以驱秽辟邪,见到路上一堆牛粪,折支蕃桃枝桠插上,妈妈跨过去,叫我也跟着跨过去。

暮色降临,大山轮廓渐渐模糊。家中大哥二哥耷拉着脑袋分别坐在大门两边石墩上,眼睛盯着通向自家院子的那条路,盼望我们回来。两头猪嗷嗷拱栏,鸡鸭回窝上蹿下跳。小伙伴们都各自回家,院子里、瓦房内,暮宇拉得逾紧,哥俩等待妈妈的心情逾切,各自静默着,互不出声,二哥眼眶早已噙满泪水。早出晚归的爸爸没回来,家中缺少女主人,空气凝重、光线暗淡、没有人气、没有温暖。

突然院子余光浮动一下,他们看到我们走进院子,哥俩这才表情解冻。

妈妈解下妹妹,拿出糯米饭篮里的回篮礼先后放在公祖桌和花垡(壮语,第一个儿女的供神)上香。

壮乡传统美食(壮乡特色糯米饭)

砧板清脆有节奏的切菜声、砍肉声、各种锅碗瓢盆碰撞声勾起条件发射,汇成晚饭前奏曲。

妈妈装半碗糯米饭,上面放一个鸡腿、几块鸡胸脯肉和鸡屁股,(我们这流行鸡胸脯肉鸡屁股敬送给老人吃)叫大哥送去分给堂弟家。大部有些不情愿,我们都饥饿难耐,鸡肉也那么少但母命难违,大哥只好遵命。

大哥接过碗,慢慢地走,喉结处肌肉牵缩一下,馋猫细胞泛滥,暮色掩护中,小手指搓取一小撮糯米饭送进嘴里,两家距离近,几步内囫囵吞下。到堂弟家厨房二叔在炒菜,大哥乖巧的交代:“鸡腿给弟弟,鸡肉给爷爷。”转身返回。嘴里舌头不断搅动。清理牙齿,毁灭证据......

回到自家,妈妈报以满意笑脸迎着,大哥轻松得意放下空碗。

在充满糯米饭味、鸡肉味、火炭味、烧香味中晚饭正式开始。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