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民间法事

知合2023-10-12 22:13342 阅读83 赞

徽州的民俗风情

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抬阁是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戏剧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

安徽东至民间法事

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

起源于明代流传于民间,后被释、道加以利用,由构成十种音色的敲击乐器(即:打、堆、各、七、浪、星、当、昌)加吹管乐器(即:笛、箫、唢呐、笙)组成,属于“襄河吹打”的一种演奏形式。演奏的曲调多为南北曲牌中的牌子曲,也杂有部分。

安徽东至民间法事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民间音乐 ⑴当涂民歌(安徽省当涂县)⑵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2.民间舞蹈 ⑶花鼓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3.传统戏剧 ⑷青阳腔(安徽省青阳县)⑸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县)⑹徽剧(安徽省、黄山市)⑺庐。

安徽东至民间法事

什么是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

安徽非物质遗产

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拟定项目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或单位 备注 一、民间文学(6项)1 Ⅰ—1 鞭打芦花 宿州市萧县 2 Ⅰ—2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 3 Ⅰ—3 桐城歌 安庆市桐城市 。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 类别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民间文学(6项) 1 鞭打芦花车牛返 宿州市萧县 2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 3 桐城歌 安庆市。

葛公镇的徽道茶乡

该桥位于安徽东至县葛公镇洪胜村民组北约100米处,为古徽道的重要桥涵之一。桥长9.07米,跨度3.85米,桥面宽3.6米,通高3.65米。单孔石拱,石拱顶部镶嵌石刻一方,左右均为竖排双列楷书阴刻小字,右曰“康熙三年季秋月辛卯日立”,左为“嘉庆。

安徽东至县有什么特产

东至米饺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特色小吃。东至米饺子口感筋道,口味咸鲜,价格公道,分量十足。东至米饺起先叫做蒸米粑又叫籼米粑,这种民间美食起源于安徽省东至县昭潭镇不知道那个村,有着非常强的地域性。除了东至,其它。

东至县的旅游

内容涉及到民间舞蹈、音乐、手工技艺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福主庙会福主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安徽省东至县的泥溪、龙泉、尧渡和外省等地。泥溪的福主庙会主要流传于泥溪镇元潘村元甲山。

三峡流域上的巫咸古国:揭开巴山楚水间的巫文化迷踪|巫咸古国

而关于巫咸古国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唐尧时期,有一个非常擅长占卜的人,他既能帮人消灾吉祥、祝福延寿,又能料事如神、通晓生死存亡,而这个人就是巫咸。尧帝对他十分看重,将他尊为神巫,奉为良相,还让巫咸受封于灵山。

热门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