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泉州七月十五风俗

知合2023-10-27 02:18301 阅读29 赞

泉州普渡节,泉州中元节习俗盘点?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到来时,福建泉州有所谓“中元普渡”的习俗。所谓“渡”,即指泉州民间鬼魂崇拜的习俗中,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在泉州有句俗语是“七月。

闽南泉州七月十五风俗

福建中元节的风俗

据光绪版《漳州府志民俗》(卷三十八)“七月半,举行梦兰盆,设僧食,祭无祭之鬼。夜晚用竹竿燃天,连数枝,如滴、坠,望之如星,名曰“中元”。《泉州方志·风俗》(卷二十)干本也载:“元中之夜,各家在门外或街。

闽南泉州七月十五风俗

闽南月半是什么意思

闽南地区流传着“七月半不回无祖”的俚语,谓出外谋生的人在这一天,不论远近都要赶回家祭祖,除了献祭供品、焚香礼拜外,还要焚化纸衣。莆田、南平等地,旧时也有焚化楮衣的习俗,出嫁的女儿还要挑供品回娘家祭奠。

闽南泉州七月十五风俗

闽南“普度”节的习俗

泉州郊区的XP是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度”。普度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煮菜。摆好祭品后。

农历七月民俗,比中秋还隆重的中元节闽南普渡?

经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中心的佛教盂兰盆会与中元节合而为一,并逐渐取而代之。乾隆版《泉州府志》载:“中元祀先,寺观作盂兰会,俗名普渡。南国风俗,中元夜,家户各具斋供,罗于门外或垌衢,祝祀。

闽南泉州一带农历七月家家都在门口挂一个灯笼,啥意思?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所以。

闽南农历七月为何晚上家家户户挂着点燃的灯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带有封建色彩的习俗渐废。中元节为“鬼节”,延为“鬼月”。整个七月,大肆铺张,各街道里巷以及农村,从初一到三十日,排日轮流做“普度”。七月初一称“开巷口”,即“开地狱门”,家家户户的。

福建宁化县客家人“七月半鬼节”的民俗风情

同时通过对“鬼节”的调查,有助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的引导人们开展风俗活动,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宁化在海内外遐迩闻名。有诗人曾经唱到;“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客家。

闽南风俗文化有哪些?闽南有哪些风俗

这种“筅尘”的习俗宋代已可见。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十一:吵新人吵新人,即闹洞房。泉州一带有“七日内无大小”之说,意即新婚以后的七天之内可以不拘。

热门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