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no·5 小蒜煎饼真好吃

作者:李亚民

香酥薄软万人尝,一口新鲜满庭芳。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煎饼,传统做法是小麦经水充分泡开,再碾磨成糊状,摊烙在鏊子上成圆形而成,早年间是由粗粮制作。近年用细面和水调成面糊制作而成。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成饼后水分少且软,形态似淡黄色的牛皮,有的厚有的薄,全跟自己喜欢。同时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药书上写道: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能促进食欲,还能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延缓衰老,是一道甚好的保健食品。

煎饼还衍生出了菜煎饼、煎饼果子等著名小吃风靡全国。煎饼历史悠久,起源很早,由饼鏊的产生可以追溯煎饼起源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晋代《述征记》、唐代《唐六典》、明代《酌中志》以及说清代《煎饼赋》等古籍均有对煎饼的记载。煎饼从原料上看,有小麦煎饼、玉米煎饼、米面煎饼、豆面煎饼、高粱面煎饼,还有地瓜面煎饼。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煎饼既是我省的传统美食,还是一些地区的主食,现在是我们美丽灵宝的民间小吃,更是灵宝小吃的传统文化。记得多年前,路过山上的层层梯田苹果园时,看到苹果树下有很多小蒜。路人介绍,从立春开始小蒜就跃跃欲出,尤其是一场春雨过后,那小蒜绿油油的,一片连着一片,首先是美景叫人顿足观望,然后它会在人们手中变成很多的吃食,小蒜煎饼更是我的最爱,因此,小蒜煎饼我吃一次觉得香几天、想几天,那种美妙真是回味无穷。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早春三月,我也换上旅游鞋、运动装、背一壶茶水、带上干粮、拿个小铲子,跟几位相约,然后朋友翻山越岭,来到山上的苹果树下,认认真真地挖起了小蒜。凡是好的东西她都难取得,不大一会功夫,个个腰酸背疼,叫苦连天,大家互相嘲笑。你说我头上有很多树枝屑,头发乱糟糟像母鸡窝,我说你屁股上、膝盖上、浑身上下全是土像个土行孙。欣慰的是,看看我们的战果还是辉煌的。整理一下,每人都有一大把的小蒜,小蒜真是喜欢人,绿绿的、细细长长的叶子,白白的,有大拇指那么大的小蒜头,个个风情万种的朝我们笑,白绿搭配的新鲜造型很美很美!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择去小蒜上的干叶子,剪掉根须。清水冲洗干净,淋水后,切成小蒜碎放置盆中待用。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大概二斤的干面粉放入大盆中,一边加温水,一边顺时针搅。等搅均匀成面糊状后,放入适量的盐再逆时针搅。两分钟后放入小蒜碎再搅匀。三分钟后放入适量的花椒粉,记得千万不能放入其它的作料,然后再搅两分钟后,放置五分钟。

这时,打开电饼铛刷油,记得用豆油最好吃。把油均匀的涂抹在电饼铛的底部。待油发出哧哧的声音后,面糊盆拿到跟前,用勺子再搅匀后,一勺一勺把面糊舀到电饼铛里,根据自己喜欢煎饼的薄厚放入多少面糊。我喜欢的是厚一点,摆动电饼铛,让煎饼胚子均匀起来。薄厚一样后,把电饼铛盖子盖好。大约两分钟,锅里会发出吱吱声,揭开锅盖,这时你看到的就是一个煎饼样子了,它没有开始时的那么容易滑动,已经固定成型了,这时用铲子慢慢翻过,盖住锅盖。让另一面继续加热,在听到兹兹声,其实这个时间就能闻到香味了,揭开锅盖,真是十里飘香啊。

是呀,关于煎饼,历史记载,武则天的谏臣徐有功至赤壁时曾做过诗一首:滚滚长江虽天堑,怎挡百万虎狼兵。若非煎饼合吴蜀,天下早已归曹公。可见煎饼在历史上也是有着重要一页的,难怪被灵宝挖掘,再次考证定位灵宝小吃。

在吃食里小蒜煎饼成了我的最爱,一年的正月里经常约朋友出去踏青,挖野菜、挖小蒜,做我爱吃的小蒜煎饼。

从美食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我心目中的灵宝小吃征文)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