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小鱼贴饼子?小鱼贴饼子是哪里的菜

东北菜小鱼贴饼子?小鱼贴饼子是哪里的菜

听老人说,贴饽饽熬鱼这道美味也是有出处的。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位气派不凡的大商人坐在一间父女两开的茶馆里喝茶,不觉到了晌午吃饭时间。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粗衣素装,俊俏伶俐,颇惹人喜欢,端着盛有金黄色饽饽的盘子,饽饽上面还留有姑娘纤细的手印,碟子里盛有无数条二寸来长的头尾交错的熬小鱼。商人拿起一个饽饽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甜滋滋的,好吃极了,然后他又夹起一条小鱼放到嘴里,咸淡可口,鱼鲜味美,吃得津津有味,便问道:“此饭何名?姑娘默不作声。商人看了看像双手合掌的饽饽,又看了看碟子里无数条横七竖八像麦穗一样大小的鱼,便说:“叫它‘佛手糕千眼鱼’吧!”这便是贴饽饽熬鱼的前身了。

"佛手糕千眼鱼"这名字委实取的不错,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映着时间保留下来。现在的名字倒是简单,但是没有一丝的诗意和禅意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道菜名而已嘛!你要把"麻婆豆腐"改做"二十四桥明月夜",把"炒鸡蛋"换成"阴阴夏木啭黄鹂"。诗意和禅意确是有了,不过我想谁要真这么改,我准吐他一脸唾沫。

贴饽饽熬鱼别的地方也是有的,严谨的说不能算作文安的特产,据我所知天津人也爱吃,也爱做。守着海河,还愁没鱼吃么?天津人对吃讲究,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借钱买海货,不算不会过。天津人讲究将新碾过的玉米面必须用开水烫过再拍成长圆形,熬小鱼儿,是一定要新鲜的小鲫鱼,有搭配嘎鱼的,也有不搭配的。一条条在锅底码放整齐,在填上些作料,定量的汤水然后把玉米面饼子顺序贴在锅边上,对火候也有很大的讲究,大火开了立刻转小火,慢慢咕嘟。回头锅盖一掀,香飘四溢,绕梁三日而不绝。

文安的做法呢,就简单多了,玉米面黄豆面掺一起加点水一和就算得活。当然也拍成长圆型,唯一细致的一点是往锅边贴的时候探出一小块出来,这是为了防止沾不牢的饽饽滑落到锅里伤了整体的味道。对鱼的选择也没有什么讲究,胖头鱼也行,蒿干儿麦穗儿也可,反正大小都算得荤腥。火候嘛,也没有讲究,有个说头儿就是"开锅就算熟"。掀开盖子拿铲子铲开饽饽,也不管有咖没咖,直接往嘴里送,这边筷子夹不上鱼来,扔了不用了!直接拿勺擓。吃的就是个随心,吃的就是个洒脱。味道好坏反而不重要了。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是政治家的事,与我们普通百姓毫不相干。我们只要把家治好就可以了嘛。治家难么?我想应该可以与"烹小鲜"相通的。比方说材料,烹法,火候,咸淡,可不能差了分毫。于是天津人说"看吧,我说嘛来着,生活奏得严谨,精致,稀里糊涂,吊儿郎当的能行么?"天津人的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在世界上也是通用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不就是要认真,要细致,要精益求精,要追求完美么。近两年,又很是流行了一个词叫"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最主流的生活态度。

想起一个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叫萧剑的,他端着酒杯自吟自唱:"一萧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两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芦。"在现实中,我若是碰见这么一位侠客,我准请他连吃上三天贴饽饽熬鱼——文安的贴饽饽熬鱼。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