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美食的谜语?关于蟹的谜语

据《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记载,舟山渔场出产的蟹类有55种之多。主要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细点圆趾蟹、东方大面蟹、日本近方蟹、中华近方蟹、掌痕沙蟹、特异大权蟹等。尤以梭子蟹资源最为丰富,是舟山渔业捕捞的主要品种之一。海蟹食用历史久远,隋朝之前已有记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把海蟹推崇备至,曾为之写下了“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的诗句。宋·傅肱的《蟹谱》云:“蟹,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容,则曰无肠。 ”人们将蟹的这些独特的形象特征巧妙地融入民间谜语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海蟹谜语。舟山民间流传的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海蟹谜语”俯拾皆是。

八只脚骨抬面鼓,两把鼓槌鼓前舞,走路横横吹白泡,脱件盔甲大一岁。这则谜底为“海蟹”的谜语,首句中“八只脚骨”喻指蟹的四对步足。再运用状物成谜手法,将蟹盖形象地比喻成一面大鼓。海蟹用步足或在海底缓慢地爬行,或在海水中游动,被巧妙诙谐地隐喻幻化成“八只脚骨抬面鼓”。两只大螯则被比喻成了“两把”在“鼓前舞”动的“鼓槌”。“海蟹”在谜语的前两句中被描绘得颇具神形与谐趣。“走路横横”而行的海蟹,素有“横行勇士”的雅号。海蟹离水后的“吹”吐“白”色“泡”沫,则犹似鱼儿的“相濡以沫”、自我保护的一种生存本能。“海蟹”由小至大约需经过二十多次的蜕壳,谜中“脱件盔甲”句隐喻的是“蟹”的蜕壳,蟹完成每一次成长中的蜕壳,就长大一些——“大一岁”,其实,海蟹的寿命一般只有约三年。

身穿铠甲青红袍,两把钢叉八把剑,位居龙宫大将军,龙王面前敢横行。这则海蟹谜语,用夸张的谜法,将“海蟹”比喻成了“龙宫大将军”,即古代神怪小说里描述的“虾兵蟹将”中的“蟹将”,它是一位“身穿铠甲青红袍”(蟹壳),手举“钢叉”(大螯)和利“剑”(蟹脚),在海“龙王面前”也“敢横行”的桀骜不驯的“横行将军”。谜面的末两句,将“海蟹”之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海蟹”坚甲利足,面目凶横,威武狰狞。民间怒骂民贼贪官、强盗恶人等,常借用它作比喻。制谜者根据这一现象,采用“拟人状物”和“指事会意”的成谜法门,将“海蟹”拟人化,当作一个横行不法的反面角色,来隐喻人间贪官污吏以及坏人的种种丑恶形象和所作的坏事。如“身穿铁袍铠甲,挥动两把大刀,亮出八把尖刀,一生横行霸道”和“身披盔甲,目中无人,手举钢刀,一向横行”“从头到脚硬盔甲,走起路来横横行,张牙舞爪八只脚,鱼肉乡民两把剑。”这些都是谜底为“海蟹”的谜语。谜中把蟹壳分别状物成了“铁袍铠甲”、“盔甲”、“硬盔甲”。蟹脚钳则被夸张地用来象征贪官污吏的权力和其使用的凶器“大刀”、“尖刀”、“钢刀”、“剑”等。怒目横行与虎争,寒沙奔火祸胎成,虽为天上三辰次,未免人间五鼎烹。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咏蟹诗》,也可以看成是一则咏物谜语。这首诗与民间的“海蟹谜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含义深刻,描述诙谐。都辛辣地讽喻鞭挞了那些“目中无人”、“张牙舞爪”、“横行”逞凶人间、“鱼肉乡民”的“两脚蟹”,“横行”到头来,最终落得个“未免人间五鼎烹”的下场。谜中拟人手法异彩纷呈,会意指事各具特色,寓意深远。

两把剪刀八枚针,玛瑙黄金囥(藏)肚皮。(猜一海洋生物)这条谜语谜底也是“海蟹”。谜语首句描述的裁缝师傅的工具“两把剪刀”和“八枚针”,喻指的是海蟹的一对大螯和四对步足。末句中的“玛瑙黄金”,隐喻的是美味佳肴中妙不可言的蟹膏和蟹黄。明《天启舟山志物产》称:“蟹:圆脐者牝,尖脐者牡也。经霜则有赤膏,俗呼母蟹,亦曰赤蟹;无膏曰白蟹;有子曰子蟹。 ”舟山民谚云:“九月团脐十月尖,秋后螃蟹顶盖肥。”金秋时节过后的海蟹膏红脂黄,是最为肥美的。舟山谚言云:“秋吃白蟹,冬吃门蟹。 ”以红膏蟹腌制成的舟山特色美食“红膏呛蟹”,以其风味独特而名扬四海。这条“海蟹谜语”赞美了“海蟹”的膏和黄:那红彤彤似“玛瑙”的蟹膏,以及黄灿灿似“黄金”的蟹黄。就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样,“海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黄一味,蟹子又一味。民间谜语将美食佳馔的“海蟹”描述得灵动有趣,颇具神韵,令人回味,使人愉悦。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