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全国排名)

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全国排名)

喜欢读书,是个人爱好,就像跳舞、唱歌、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不可逐一强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关键在于兴趣,牛不喝水强按头,弄不好抵你一头,难免自找没趣。我们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没有公共文化设施,电视还没有普及。我们这些小毛孩,边上学,边劳动。娱乐活动就是和左邻右舍的孩子,到场院上打打沙包,玩玩捉迷藏,夏秋到渠沟里洗洗澡罢了。到了中午十二点,谁家有收音机,几个小伙伴会相约到一起到他家里,头挨头地聚在一起,听刘兰芳讲《杨家将》、《岳飞传》,听袁阔成讲《三国演义》。或者有半导体收音机的老农,从田里归来,坐在渠边的柳荫下,纳凉听书。们这些孩子,三五成群围着收音机,拄着下巴,静静等待说书人开讲。每次半小时的播讲,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正听到精彩处,来个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意犹未尽之际,让人产生许多猜想。一声刀下留人,究竟书中人能否活命,整个人被故事牵绊着,夜里做梦都是战马嘶鸣的。到第二天,脑子里还是书中的人影晃动,就盼着中午十二点的到来。大约是人物故事跌宕起伏,说书人能惟妙惟肖地讲得有声有色,心里的马蹄总哒哒哒地在脑海中飞驰,评书的魅力,至今记忆犹新。除了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文章记在心里,课外阅读少得可怜。没有报纸杂志,只有小小的连环画书手手相传。我们叫连环画为小人书,拥有几本小人书是多么令人羡慕啊。特别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抗日连环画,更是爱不释手。同学间相互借阅,或是到街上小书摊上坐个小板凳,看一本两分钱。那专注的神情完全是忘我的痴迷,有点出神入化的傻气。我家住在南干沟边,除了冬天沟水结冰,其它三季都是潺潺流水。沿着那条坑洼不平的沟坝土路,步行上四十分钟就到了金积镇。这里有最大的农贸集市,每逢赶集日,驴车、马车、自行车一路叮叮当当尘土飞扬,车上装着鸡鸭鹅蛋还有农副产品,手里牵着牛羊,一路鞭赶吆喝,要到集市上去做买卖。金积镇东西很长的街面上,有银行、商店、电影院、饭馆、医院、书店等低矮建筑,没有楼房。通常多数农民们直奔农贸集市而去,集市上有他们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我们这些爱书的孩子们很喜欢走进摆满书籍的书店,逛书店成了一些孩子们逛街的乐趣。

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全国排名)

金积镇的书店门面上写着“新华书店”,门面不大,却十分醒目。这个书店,在当时我们的眼里可谓是十分气派。也就是三间直通的平房,三面墙上分布着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屋顶高处悬挂着人物画、风景画还有日历画。玻璃柜台里的书籍是五花八门,其中一段,专门是连环画专柜和图画书册,一本连环画的定价也就是一两角钱。那时的孩子穷,都是过年过节大人给的压岁钱。手里捏着角角分分的,就已经很知足了。当时物价低,一大碗臊子面才一角八分钱。下馆子舍不得,买一两本连环画小人书比吃蜜都甜。夏天天热,喝一杯汽水,吃一根冰棍,买几颗水果糖,不觉已是太阳偏西,坐在毛驴车上翻看着小人书,一会儿就到了家。从小学到初中,我因字写得好,一直负责黑板报工作,喜欢搜集书中的一些格言名句,比如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三时,校园里兴起了顾城、北岛、舒婷、江河等人的朦胧诗。例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求光明。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借读图书,我第一次接触到诗歌,诗歌的诗意美感,令我震撼朦胧。从此心中第一次有了文学的影子,这个小小的启蒙,伴随到高中毕业。我高考三次落榜后,只好到工地上打工。下班后洗去尘土汗水,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翻开枕头下的诗集,在诗歌的诗行里徜徉。工友们邀我去街上转悠,我无心去闲逛,读诗成了我劳动之余的一大乐趣。精神的欢畅消除了我身体的倦怠,我也开始摸索着写诗。进入铝厂工作,电解厂房的炉火烤炽着我的身体极限。几次在七八十度的高温炉火旁脱水晕倒,却又一次又一次坚守着铝花飞溅的劳动岗位。汗水湿透后背,靠坐在窗边水泥石柱休息,那些劳动者沉默的身影,如同跳动的火焰,在我心中一闪一闪地跳跃,幻化为我灵感的诗句。我拿起工作服口袋里油笔,随意找个纸张,或是工友们的烟盒背面,写下那些我有感而发的诗句。下班后再去修改抄写,投在厂报上,《宁夏日报》或其他刊物上,不久便传来上稿的消息。面对这些浅显的诗歌,我会好几天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美。 青铜峡铝厂的“芳草地文学社”起先由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职工成立,学员的诗歌散文经编辑刊印一月两期,打印后装订成册,如同现在的会议材料,不同在于文字里有插图,大家手手传阅,甚至张贴在人往密集的厂大门口宣传栏中供人阅读。不要小看我们这些本土作者的一篇篇稚嫩诗文,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芳草地文学社”社团还上了宁夏广播电台,宁夏广播电视报。为厂报培养了优秀通讯员,也培养了区内外知名散文作家。结婚生子上下班奔波忙碌,心里有男人养家糊口的那份责任担当,还始终有那份文学情怀,才使我有了一支不断摸索写作的笔,写下自己的苦与乐、欢与爱,在烟雾缭绕的电解厂房里一干就是七个年头。这其间多少人受不了那份辛劳那份苦,而我坚守了下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铝电解槽,如今想起来觉得有点难得的傻气。我有时会设想:如果当初不去当工人,而是去选别的职业,也许会躲过那突发意外事故造成终身伤残这一劫难。然而躲不过的劫点成为了我人生坐标的分水岭,颈椎脊髓受损造成高位截瘫不能站立行走已成实事,我的三十而立的青春年华已过早丧失,跌入低谷的失落情绪令我万念俱灰,妻子丢下三岁小儿而离去的家庭变故,使我从此一蹶不振。我整天躺在病床上泪湿枕巾,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扇门,还能打开一扇窗让我看看屋外的风景吗?

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全国排名)

书的世界打破了我的死静,一股无形的力量令我眼前一亮。每次读到精彩处我会爱不释手,床头的这些文学书籍都是文联赠的、文友送的、我托母亲买的。那些温暖的句子使我的内心的暗影缘遇心灯一样地明亮起来,超越身体局限的思想完全可以愉悦驰骋。我有大把的时光可以阅读,我有空闲的时间可以思索。由于手腕曲伸不利,坐着不能写,我就躺着写。我将草稿纸夹在一个硬夹上,让母亲将笔用橡皮筋绑在食指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写字,开始,手轻字不入格,憋屈的汗水湿透衣背,一天几个字地练,咬牙坚持下去,慢慢地,那些字,如同我听话的孩子一样,越写越有长劲,越写越漂亮了。写作真是个摆脱寂寞的好方式,我可以自由表达我的内心想法。那些字变成了诗句,我便有了诗人的情怀。坐在屋外的沙发上晒太阳,屋外的风景已不再灰暗刺眼。阳光的羽毛柔软光滑,转眼间跃上枝头变成呷呷梳羽的雀鸣,就连那喜鹊喳喳的聒噪,也像是对我的文字在报刊上变成铅字的报喜,读着自己刚刚发表的文章,仿佛那股墨香弥漫在我的鼻腔,微笑时竟有几滴泪水浸落于诗行里。我在读书与写作的乐趣中缓解了时间带给我身体关节的疼痛,这种痛与乐昼夜重复不停,逐渐充实了我对今后生活的价值认知。日积月累的文字里凝聚了我的一段人生历程,在部队军官何健兄弟的资助下,那些散淡的文字终于聚章成集,一本叫做《坐在阳光里》的散文随笔集便正式出版面世了。真没想到,儿时的文学梦竟让我以残缺的方式弥补圆满。父亲病逝了,母亲接过家的重担,默默独自肩扛前行,儿子白杨树一样在快乐长大。我的人生路途可谓踏雪无痕,只在我的轮椅车辙中留下母亲推我前行的一行足迹。 我从乡村老家搬迁到吴忠市区,住上了廉租房,离黄河近了。一有时间,我便开上电动轮椅车,沿着滨河大道,这儿看一看,那儿拍一拍。日新月异的吴忠市区,可不是三十年前的几条土街,几个土巷的简陋模样,如今东扩西移,南北延伸,道路宽广,楼房林立,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形成湖城环绕,广场公园休闲,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的水岸景观城市。特别是黄河楼、滨河体育场等标志性建筑,成为吴忠和青铜峡依托黄河打造黄河金岸的独特风景。住在水、电、暖、天然气齐全的廉租房里,客厅一角的一个小小书架上,不经意间已摆放了近二百本书。这算是我的书房,我每天持书阅读,如同和不同的中外作者交流谈心。我开始试着写短篇小说,一个月万儿八千字为一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写完了再改,再敲打到电脑上。所写的场景,都是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故事,全是听来的,看到的,搜集的,自己想象加工的。不到二年时间,这些小说先后发表在《古峡文学》和《回乡文苑》(现改为吴忠文学)上,得到了读者的好评,有几篇得了本地刊物优秀奖。这无疑对我文学创作是个鼓励和肯定。于是,这二十二篇短篇小说,共计25万字,以《黄河人家》为书名,在吴忠市住建局的资助下,于2013年5月,由宁夏阳光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自治区文联还为此书开了《黄河人家》作品研究会。会上,各位专家评论家老师中肯的点评,使我这个初写小说的基层作者受益颇多。此后的几年,我用智能手机写出了非虚构长篇纪实文学《征途》,反映了四代人近百年人生经历。还创作了首部长篇小说《黄河魂》,此小说描写黄河岸边一群人的沧桑故事。其中长篇非虚构文学《征途》,获自治区文联2020年重点扶持文学作品。一晃二十四年过去了,七十四岁的老母亲脊背也驼了,头发也白了,视力和听力也在下降。我也从当初的小李,变成了一个知天命的五十四岁的老李。儿子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吴忠电视台当了一名摄像兼制作。一米八六个头的儿子风华正茂,犹如当年的自己,也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青岛科技大学是几本全国排名)

文学与我,可谓患难与共。我不奢望能像史铁生那样在文学领域能扬名立传成为大家名师,说实在的,我没那个天赋才能,但我每天与书为伴,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读书写作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马拉松,也许我会在茫茫人海中因体力不支、才智不佳而落伍淘汰,或读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也未有佳作呈现,一鸣惊人。可那有什么关系呢,人生苦难多,只要书相随。物以类聚,人以群居。通讯越发达,人心越孤单。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快速的交通,高速的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也使得人心离德,彼此情感陌生。各种“圈子文化”便在网络上流行蔓延,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朋友圈泛起层层涟漪。手机取代了电话、电视、电脑和书籍,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微信支付宝代替了钱包银行卡,手机控制了人的言行举止,慢慢呈现出它的弊端隐患,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贴身玩意,正以电子书的方式取代了书店和传统纸质书籍。有人调查说,中国人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多了物质的炫耀,少了精神的涵养。但我要说,读书是个人的爱好,个人的修养喜好。人各有志,志存高远。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不会丢掉。琴棋书画这文房四宝,加上每个人心中的那首歌,永远是我们不灭的精魂。我作为一名以文学为伴的基层作家,生活在普通百姓中,心气与地气相接,写作更要写出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要描写人民群众的苦乐年华,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一个作家,不一定最终成为一棵参天的文学之树,却一定要成为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棵花草,为观赏者愉悦身心。

李少军,男,回族,1967年2月生于青铜峡市峡口镇,系宁夏作协会员。1997年4月突发意外事故,高位截瘫至今。著有散文集《坐在阳光里》,小说集《黄河人家》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